瑞乙辰

位置: 首页 >  相术 >  手相

手相

林彪面相必有谋反之心

2022-12-18 16:50:35 作者:星座文案

其所著有《太玄解》王翰林彪字武叔大兴人贞五年经义魁也。性疏放嗜酒领蒲察官奴,历史中拥有这种面相的人都。为文颇驰骋波澜。上至六经解外至浮屠、庄老、医药丹诀无不究心。希望《林彪面相必有谋反之心》一文对您能有所帮助!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林彪不讲究吃穿邀请苏联美女跳舞被嫌弃此后再也不跳舞了过大于功;
1:都说他是战争天才我不否认他能打战,但那是毛泽东给他的机会,原因他是井冈山嫡系,元帅里那个差了。
2:在他的反动下中国面临又一次的武装内战。
3:在那个时期使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就是这10年我们和日本乃至后来的亚洲4小龙有了明显的差距。
功是有的,可那么多的将军谁没功。

王大锤饰演瞿秋白!小鲜肉版《建国大业》正在逼近

万众期待的、献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预告片一出,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就凭这些人,感觉我军可能建不起来。
你们先来看演员表感受一下

有多违和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就像是吃了炫迈的革命老前辈李易峰

再来两张动图感受一下,反正我是看嗨了。

但严格来说呢,让这些小鲜肉去演革命前辈,也不是没有道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这些我们早已铭记在心,不过当年参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确实都还是那些有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比如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他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奉毛泽东之命到韶关寻找朱德部队,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当时他只有27岁,跟李易峰现在的年纪差不太多了。
就是长相差别有点大

话又话说回来,如今这个时代,娱乐为王,颜值即正义,像《建军大业》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走颜值路线也未尝不可(当然演技不要浮夸)。毕竟当年的革命先辈,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正如该片的监制所说,“我们将诠释意气风发的年轻革命先辈的任务,交给同样青春年华的青年演员来完成。”
《建军大业》这其实就是要拍青春励志片的节奏了。这也有过先例——《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以毛泽东等人为主角的校园青春偶像励志剧。
豆瓣评分8.4,相当不错了。

这部剧相信当年大家都是看得很起劲的,记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让当时的废柴们看得热血沸腾,顿时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画面大概是这样的,颜值基本都在线

就是有一点不好,谷智鑫演的少年毛泽东,当时怎么看都不习惯,毕竟这个形象跟我们印象中的伟人形象还是差得远。

当时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当年的毛泽东还真是长这个样子。下图是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到了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建军大业》中,刘烨演的毛泽东可谓是神还原。

朱亚文演的周恩来,也是神似。

可能跟你熟悉的那个周总理不太一样。但让我们来结合这张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照对比,是不是一模一样?

还有个神似的,可能你们都猜不到。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瞿秋白照片

然后,再看看白客饰演的瞿秋白,是不是很像?

当然了,两人只是面相相似,其他差得远。关于瞿秋白这个人,梁衡有篇《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得很透彻,大意就是说瞿秋白骨子里就是个文人,不适合从政。功过是非不好评说,但在建军这件事上,瞿秋白作为当时中央实际上的负责人,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的。
现实中的瞿秋白温文尔雅,一股书生气,但让白客这个逗比来演,就不忍直视。感觉看到他的脸就会脑补台词:“我叫瞿秋白,万万没想到,蒋介石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叛变革命了。”

下面问题也来了:蒋介石算不算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呢?
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蒋介石就是个瘦瘦的光头形象。不过客观来讲,每个人都年轻过,老年是光头,不代表他年轻时也没有头发。其实就算是蒋介石,也是有帅照的。比如下面这张,你们绝对不敢认。

后面这张也还算帅,但还是一眼能认出是蒋介石。

所以说,霍建华来演蒋介石,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不算浓眉,大眼还是有的,还原度还是有一半吧。

真正违和的是下面这些。
首当其冲就是他……

一眼就能认出是欧豪。但你知道他演的谁吗?说出来绝对要吓掉你的大牙——叶挺!
在南昌起义,叶挺的军队是主力,他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照片是这样,一看就是坚韧不拔的军人。

但欧豪这是什么鬼?

反正围观群众都看不过去……

感觉叶挺将军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与历史有严重反差的,还包括刘昊然饰演的粟裕。
真实的粟裕大将长这样……

刘昊然版的是这样,完全是两个人

不过,巧合的是,刘昊然如今是20岁,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粟裕也是20岁,看来剧组挑演员还是用了心的,虽然形象对不上,但年纪是对上了的。当年的粟裕,还太年轻,参加南昌起义时只是在领导机关的警卫队当班长,还不是他真正闪光的时候。
巧合的是,林彪那年也只有20岁,当的连长。马天宇演的林彪,问题也是过于小鲜肉了。马天宇虽然抹了一脸灰,虽然已经31岁了,但怎么看还是觉得也就十多岁的样子。

看动图,表情还是比较坚毅,是个军人的样子。

但是呢,林彪这张脸,一贯是比较“怂”的。人们总说林彪“面相文弱”,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了,林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三角眼,就是看起来焉坏那种。而且他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歪歪的——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曾偶然雅兴,战后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遛马,被阎锡山的小兵蛋子当做日寇误伤,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
南昌起义里的林彪,也是有点“怂”。南昌起义时,陈赓是林彪的上级,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途中,遭到阻击,起义军伤亡惨重。林彪建议撤退,陈赓不准。林彪争辩说,人太少。陈赓大喝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林彪这才跳起来喊:“冲啊!”。
陈毅后来也回忆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三河坝失败后,林彪要求离开队伍,而且劝陈毅也离开队伍,陈毅没同意。后来林彪就真的开小差跑了,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这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他发现外面太乱,反而是队伍里比较安全。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看林彪这张照片,你会发现,如今的娱乐圈,还有个人跟他简直一模一样……
猜到是谁了吗?看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建军大业》请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小鲜肉,为什么不请赵又廷?!!

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_百度...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各有神通,在他们中,粟裕和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二人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粟裕被称为十大大将之首。他们在军事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不禁让后人产生疑问,二人谁更胜一筹呢?

这一话题成为了当今 历史 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确,粟裕与林彪在军事上一时瑜亮,打仗行军更是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外人醉心研究他们能力的高低,尽管他们生前是好友知己,曾经惺惺相惜,却并没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

那么,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 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

1946年年底,毛主席拿到了粟裕在苏中大捷的战报,粟裕赢得漂亮一战。毛主席将战报通报给各战区,让大家学习。在东北的林彪也拿到了粟裕将军的捷报,粟裕3万之兵与12万国民党军交战,敌人全副武装,手持美械装备。

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粟裕却能在这场战役中进退自如,七战七胜。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非常感兴趣,十分好奇粟裕是怎么做到的。他让参谋长刘亚楼去收集粟裕在苏中战役的资料。

林彪拿到资料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没有再出来。刘亚楼再进去时,林彪突然说了一句话:“ 粟裕打仗真有一手!他每次开战,要是我来做选择,我肯定都不敢下定决心去打。 ”粟裕的经典战,不仅令敌人震惊,也令行家林彪喝彩,对粟裕的赞赏之情无以言表。

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末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1918年,粟裕一家迁居会同县城,在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粟裕年少好学,在此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立志报国。

1926年11月,粟裕在朋友的引荐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他的革命之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年6月,粟裕通过党的考验,在朋友的介绍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人。8月1日,粟裕跟随起义军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接触到领导权,是一名警卫班长。我们从这里来看,粟裕与林彪的起点还是不一样的,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一名连长。二人在数以万计的起义大军中,互不认识。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周恩来和朱德附议。

1928年,粟裕跟随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发展革命根据地。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伺机而动,我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崭露头角,因在部队中屡立战功,相继升任为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位。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被调回军队,担任红四军参谋长。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和一些地方散军合编,重组为红军第十军团。

方志敏和刘畴西、邓小平是红军第十军团主要领导人,粟裕则为红十军团参谋长,并没有实际领导权。1934年7月,由于刘畴西战略指挥出现轻敌情况,导致谭家桥战役失利。粟裕带领一小纵队在方志敏的掩护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实力。

谭家桥一战成为了粟裕一生最难忘的战斗之一,发誓要打回去,敌人的主要领导人是王耀武。粟裕在谭家桥战役中表现十分出色,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开始研究粟裕。谭家桥之战对粟裕影响非常大。

粟裕逝世前曾叮嘱后人,将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洒在孟良崮( );一部分撒在谭家桥战地。由此可见,谭家桥战役对粟裕的影响。

林彪是在最危险、最苦难的环境中摔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出来的。林彪在黄埔军校成绩一般,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人,凡是在作战中吃过的亏,都会记下来。

1907年12月5日,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就读于浚新学校,这是林育南和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现代学校,旨在启迪青年新思想。15岁,林彪转入武昌共进中学。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林彪在早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潮流中,多次领导学生运动。1926年,他通过了各项考核从黄埔军校顺利毕业,还不知未来方向。之后,林彪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为部队连长。井冈山时期,林彪向众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立下军功。

1929年1月,林彪跟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闽南地区挺进。同年3月,林彪担任第4军团第1纵队队长(即司令员)。年底临近新年时,林彪写信给毛主席祝贺,在信中提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灵机一动,创作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1930年,1933年,林彪先后担任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和红1军团军团长。长征开始,林彪的才能开始显现出来,他带领众将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长征中的一些经典战例,大部分都有林彪的影子。

在南昌起义时,林彪与粟裕职位不同,一个是连长,另一个还是班长;1932年,两人的职位仍然存在差别,一个是红军团长,一个是红军参谋。无论是从起点还是升职速度来看,林彪似乎都略胜一筹。那时的毛泽东也很看重林彪,安心地将大军团交到林彪手中,

多年后,林彪回忆革命之初的艰难,说道:“自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就数我和粟裕两人打得最好。”

粟裕与林彪身材极为相似,他们身为统领百万雄师的将军,并没有想象中身材魁梧,高大健壮。相反,他们两个武将反而有点像文官。相信很多人见到他们都会十分惊讶,看面相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简直不敢想象他们就是在解放战场上剿灭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名将。

林彪曾经饶有兴致,穿了一身缴获的日本军装,在部队里骑马散步。阎锡山的新兵一见日本军装慌了神,将林彪看成日寇给误伤了,林彪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经常头疼,大风、强光等都会让他头痛欲裂。

粟裕身经百战,负伤无数,其中有六次几乎要了他的命。有两次负伤有三块弹片在脑中,一直没有被取出来,因为手术风险非常大,没有人敢冒险。粟裕的头疼发作时,不能碰,不能摸。

粟裕头疼发作,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不能转得太快,可想而知有多难受,就连吃饭,碗和菜盘子都不能乱放,要在同一条直线上,要不然就会头痛欲裂。

他们两个因为头疼都差点耽误了毛主席的大事。1950年9月3日,抗美援朝迫在眉头,国难思良将,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和粟裕,急盼东北边防军统帅到岗。电报的另一边显示:“林彪和粟裕旧疾复发……恐怕来不了。”

林彪与粟裕堪称“卧龙”与“凤雏”,得其中一个,天下便可太平安稳,偏偏两个人都病了,这让毛主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两个一南一北,是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曾经横扫千军,都是毛主席看重的两名爱将。

在蒋介石眼中,林彪与粟裕就是头号劲敌。但是他却“爱而不得”,无计可施。蒋介石曾经说道:“粟裕‘诡计’多端,要想打败他难如登天;关外的林彪战斗力非比寻常,是‘战争魔鬼’。”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有这两名大将,自然可以睡得安稳;而蒋介石面对粟裕与林彪,头发愁白了不少。

林彪与粟裕他们都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喜欢下棋不喜欢跳舞,没有一点“儒将风度”;他们两人性子好静,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讲话。他们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竟然是看地图,经常在地图旁一站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林彪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道:“ 指挥员和参谋两人必须有一人是活地图,熟记地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读。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坐在地图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从大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地势、河流分布等方面,由大到小。最后再用红笔和蓝笔边记边画,河流、村庄、城镇等等。

有不少战士发现,林彪与粟裕看地图的神情十分相似,都是全神贯注,就像是一个母亲带出来的兄弟一样。他们对身外之物都不怎么感兴趣,不善交谈,性格内向。他们在军事上从来都是同气连枝,惺惺相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彪领命前往华北抗日前线,此时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师长。到达东北后,毛主席看出林彪与聂荣臻战术互补,可取长补短,命他们两人共同指挥抗日,他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捷报不断。

1937年9月25日, 历史 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林彪和聂荣臻领导的。在消息可靠的情况下,他们在平型关地区设下埋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在平型关地区耐心潜伏,日军走进火力范围后,我军群起攻之,一举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5师团21旅团1千多人。这次埋伏共破坏敌人 汽车 100多辆,马车200辆,缴获了各种枪支1000多支,还有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仗,在全国乃至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林彪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一代抗日大将。

战后,林彪总结平型关大捷的12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供全军参考。不久,林彪再次率领343旅从五台地区南下,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在广阳设下埋伏。日军进入埋伏区,林彪率部奋起出击,战士们不畏生死,带着家国仇恨英勇冲锋,取得了胜利。这次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物资。

不巧的是,林彪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从此林彪逐渐形成了怕水、怕光、怕风。起初,症状较为严重,被转送至延安治疗,遗憾地退出了抗日战场,留在大后方参加工作。

在抗日时期,林彪喜欢冲锋陷阵。那时候的粟裕在 皖南根据地 ,皖南离延安大本营相隔甚远,条件更为艰苦。

1938年3月18日,粟裕带领抗日游击总队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这一年,粟裕带领的部队一直没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战,一直在担任侦察、破坏敌人铁路的任务。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内部改变巨大,很多部队改编重组,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对苏中军民展开了报复式的“扫荡”。粟裕指挥部队全力反击,连续作战42个昼夜,双方交火130余次,处于上风,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

8月15日,战事不断,粟裕领导了持续8个月之久的要点争夺战,日军死伤800余人,伪军更多。“七保三仓”、“五保丰利”取得了胜利,为我军在后期建立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44年,粟裕率领部队发起春季攻势,将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从日军手中抢回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同年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军460人,伪军480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粟裕手里的兵不过只有数千人,与日军作战,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毛主席毫不吝啬向众人夸赞粟裕:“ 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没有读过军校,在军事方面却很有一套,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可以指挥百万大军。

1945年,粟裕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这一年我军发展迅速,新四军在粟裕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部队从原先的几千人,迅速扩张,已经有十几万人。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林彪与粟裕,林彪心有余而力不足,退出了抗日前线战场,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假如林彪没有出现意外情况,他在抗日战场上必定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带领众将士创造更为出彩的战绩。

粟裕在条件极苦的情况下,在南方地区稳扎稳打,发育起来了。他凭借出其不意的战术打赢了几场硬仗,让世人看到了他的军事能力。同时,他出色的战绩也得到了中央众多领导和毛主席的认可。这也是在日后的解放战场上,毛主席会把50万之师交到粟裕手里的原因。

抗战时期,粟裕的功劳胜于林彪,粟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粟裕出色的能力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逊色于林彪。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要么不是同一起点,要么没有在同一个战场。这次,他们同在解放战争,都有了指挥百万之师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名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林彪从抗日战争退下来后,一直在大后方工作。1945年9月,林彪接到命令,他被调往东北解放区,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与国民党开展斗争。

东北物产丰富,是军队的“后备粮仓”,这也是日寇侵华选择东北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战争必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东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毛主席派林彪去镇守,是对林彪的一种信任。

林彪也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他与 罗荣桓 共事,两人性格、军事作风互补,相得益彰。我军在东北不到三年,东北军由原先十几万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150万人的雄狮部队。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举步维艰,国民党百万军队,且拥有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支持,武器装备较为先进。反观我军,国际上少有国家帮助,部队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根据地大部分都是在农村,粮草紧缺。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林彪取得的胜利才能彰显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国民党派出“救火队长”杜聿明,他到底还是轻敌了,计划“ 先南后北 ”逐一击破我军,企图将我军赶至极寒之地自生自灭。

林彪看出杜聿明的战术,采用南北支援打法,先后打出了惊人的战绩,比如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林彪带领的部队表现十分出色。

原本我军与国民党军实力悬殊,经过林彪的几场胜仗后,很大程度瓦解了国民党军的力量,为后续的作战减少了阻力。1947年,敌人主动出击了几次,正在休养。林彪看准时机,带领部队选择此时主动出击。

林彪是一个非常稳妥的人,他主动出击的战役,必定是要有70%以上的几率可以胜利他才会出击。

林彪先后带领部下主动出击,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中,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三大攻势后,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直接扭转了敌我之间的优劣态势。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统筹战局,在强压之下,创造了“关门打狗”的打法。直接剿灭了敌军50余万人。林彪在平津战役中,歼灭敌军52万余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林彪带领百万雄师横扫东北,威名远播。东北解放后,他带领这支雄师一路南下,几乎打满了所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看粟裕在解放战场上的表现。粟裕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的光芒,安排粟裕去接手华野的工作。

1946年,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手里不过几万人,背后却有十几万的国民党军在背后围攻。粟裕沉着应战,常常出其不意,几次交手,敌人反而损失5.2万余人,消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一部分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

1947年,粟裕先后领导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多场战役,均取得了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至少7个军以上。解放军在华中地区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彪对粟裕刮目相看,称赞道:“ 粟裕打仗出其不意,敢于冒险,尽打神仙仗。换做我,连开战的决心都没有。

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场最大的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将会彻底影响国共两党的命运,蒋介石输不起,我们更输不得。那就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党中央郑重地交给粟裕来指挥。粟裕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理所当然地带领战士们取得了胜利。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毛泽东曾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说过:“我们中国,只要有500个像林彪这样的虎将,日本早就被我们赶出去了!”

毛主席这句评价流传至今,1947年12月,陈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放言:“我党要是能有百八十个像粟裕这样的人才,解放战争不费吹飞之力,甚至能将老蒋拿下。”

“五百个林彪”和“百八十个粟裕”传到毛主席耳中,主席笑道:“ 他们两个是互补的战将,林彪稳操胜券,粟裕出其不意,都是我党的良将!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功:1、帮助共产党创建了武装力量,建立了根据地;2、帮助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3、打胜了平型关等战斗,打击了日本人的气焰;4、帮助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5、发明了许多军事战术,使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大增;6、解放战争从北打到南,为共产党取得天下战功第一人;7、使中国军队的培训达到空前的水平;8、大力支持中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9、反对文革,在文革中稳定了军队,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并对全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过:为树立毛泽东的威信说了一些错话,导致文革的发生。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1.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分为两个阶段。其实他何必呢?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原创大决战中于和伟扮演的林彪像不像电影版的脱靶移到林彪身上过大于功;
1:都说他是战争天才我不否认他能打战,但那是毛泽东给他的机会,原因他是井冈山嫡系,元帅里那个差了。
2:在他的反动下中国面临又一次的武装内战。
3:在那个时期使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就是这10年我们和日本乃至后来的亚洲4小龙有了明显的差距。
功是有的,可那么多的将军谁没功。

王大锤饰演瞿秋白!小鲜肉版《建国大业》正在逼近

万众期待的、献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预告片一出,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就凭这些人,感觉我军可能建不起来。
你们先来看演员表感受一下

有多违和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就像是吃了炫迈的革命老前辈李易峰

再来两张动图感受一下,反正我是看嗨了。

但严格来说呢,让这些小鲜肉去演革命前辈,也不是没有道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这些我们早已铭记在心,不过当年参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确实都还是那些有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比如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他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奉毛泽东之命到韶关寻找朱德部队,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当时他只有27岁,跟李易峰现在的年纪差不太多了。
就是长相差别有点大

话又话说回来,如今这个时代,娱乐为王,颜值即正义,像《建军大业》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走颜值路线也未尝不可(当然演技不要浮夸)。毕竟当年的革命先辈,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正如该片的监制所说,“我们将诠释意气风发的年轻革命先辈的任务,交给同样青春年华的青年演员来完成。”
《建军大业》这其实就是要拍青春励志片的节奏了。这也有过先例——《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以毛泽东等人为主角的校园青春偶像励志剧。
豆瓣评分8.4,相当不错了。

这部剧相信当年大家都是看得很起劲的,记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让当时的废柴们看得热血沸腾,顿时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画面大概是这样的,颜值基本都在线

就是有一点不好,谷智鑫演的少年毛泽东,当时怎么看都不习惯,毕竟这个形象跟我们印象中的伟人形象还是差得远。

当时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当年的毛泽东还真是长这个样子。下图是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到了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建军大业》中,刘烨演的毛泽东可谓是神还原。

朱亚文演的周恩来,也是神似。

可能跟你熟悉的那个周总理不太一样。但让我们来结合这张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照对比,是不是一模一样?

还有个神似的,可能你们都猜不到。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瞿秋白照片

然后,再看看白客饰演的瞿秋白,是不是很像?

当然了,两人只是面相相似,其他差得远。关于瞿秋白这个人,梁衡有篇《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得很透彻,大意就是说瞿秋白骨子里就是个文人,不适合从政。功过是非不好评说,但在建军这件事上,瞿秋白作为当时中央实际上的负责人,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的。
现实中的瞿秋白温文尔雅,一股书生气,但让白客这个逗比来演,就不忍直视。感觉看到他的脸就会脑补台词:“我叫瞿秋白,万万没想到,蒋介石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叛变革命了。”

下面问题也来了:蒋介石算不算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呢?
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蒋介石就是个瘦瘦的光头形象。不过客观来讲,每个人都年轻过,老年是光头,不代表他年轻时也没有头发。其实就算是蒋介石,也是有帅照的。比如下面这张,你们绝对不敢认。

后面这张也还算帅,但还是一眼能认出是蒋介石。

所以说,霍建华来演蒋介石,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不算浓眉,大眼还是有的,还原度还是有一半吧。

真正违和的是下面这些。
首当其冲就是他……

一眼就能认出是欧豪。但你知道他演的谁吗?说出来绝对要吓掉你的大牙——叶挺!
在南昌起义,叶挺的军队是主力,他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照片是这样,一看就是坚韧不拔的军人。

但欧豪这是什么鬼?

反正围观群众都看不过去……

感觉叶挺将军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与历史有严重反差的,还包括刘昊然饰演的粟裕。
真实的粟裕大将长这样……

刘昊然版的是这样,完全是两个人。

不过,巧合的是,刘昊然如今是20岁,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粟裕也是20岁,看来剧组挑演员还是用了心的,虽然形象对不上,但年纪是对上了的。当年的粟裕,还太年轻,参加南昌起义时只是在领导机关的警卫队当班长,还不是他真正闪光的时候。
巧合的是,林彪那年也只有20岁,当的连长。马天宇演的林彪,问题也是过于小鲜肉了。马天宇虽然抹了一脸灰,虽然已经31岁了,但怎么看还是觉得也就十多岁的样子。

看动图,表情还是比较坚毅,是个军人的样子。

但是呢,林彪这张脸,一贯是比较“怂”的。人们总说林彪“面相文弱”,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了,林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三角眼,就是看起来焉坏那种。而且他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歪歪的——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曾偶然雅兴,战后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遛马,被阎锡山的小兵蛋子当做日寇误伤,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
南昌起义里的林彪,也是有点“怂”。南昌起义时,陈赓是林彪的上级,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途中,遭到阻击,起义军伤亡惨重。林彪建议撤退,陈赓不准。林彪争辩说,人太少。陈赓大喝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林彪这才跳起来喊:“冲啊!”。
陈毅后来也回忆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三河坝失败后,林彪要求离开队伍,而且劝陈毅也离开队伍,陈毅没同意。后来林彪就真的开小差跑了,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这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他发现外面太乱,反而是队伍里比较安全。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看林彪这张照片,你会发现,如今的娱乐圈,还有个人跟他简直一模一样……
猜到是谁了吗?看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建军大业》请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小鲜肉,为什么不请赵又廷?!!

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_百度...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各有神通,在他们中,粟裕和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二人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粟裕被称为十大大将之首。他们在军事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不禁让后人产生疑问,二人谁更胜一筹呢?

这一话题成为了当今 历史 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确,粟裕与林彪在军事上一时瑜亮,打仗行军更是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外人醉心研究他们能力的高低,尽管他们生前是好友知己,曾经惺惺相惜,却并没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

那么,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 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

1946年年底,毛主席拿到了粟裕在苏中大捷的战报,粟裕赢得漂亮一战。毛主席将战报通报给各战区,让大家学习。在东北的林彪也拿到了粟裕将军的捷报,粟裕3万之兵与12万国民党军交战,敌人全副武装,手持美械装备。

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粟裕却能在这场战役中进退自如,七战七胜。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非常感兴趣,十分好奇粟裕是怎么做到的。他让参谋长刘亚楼去收集粟裕在苏中战役的资料。

林彪拿到资料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没有再出来。刘亚楼再进去时,林彪突然说了一句话:“ 粟裕打仗真有一手!他每次开战,要是我来做选择,我肯定都不敢下定决心去打。 ”粟裕的经典战,不仅令敌人震惊,也令行家林彪喝彩,对粟裕的赞赏之情无以言表。

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末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1918年,粟裕一家迁居会同县城,在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粟裕年少好学,在此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立志报国。

1926年11月,粟裕在朋友的引荐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他的革命之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年6月,粟裕通过党的考验,在朋友的介绍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人。8月1日,粟裕跟随起义军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接触到领导权,是一名警卫班长。我们从这里来看,粟裕与林彪的起点还是不一样的,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一名连长。二人在数以万计的起义大军中,互不认识。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周恩来和朱德附议。

1928年,粟裕跟随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发展革命根据地。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伺机而动,我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崭露头角,因在部队中屡立战功,相继升任为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位。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被调回军队,担任红四军参谋长。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和一些地方散军合编,重组为红军第十军团。

方志敏和刘畴西、邓小平是红军第十军团主要领导人,粟裕则为红十军团参谋长,并没有实际领导权。1934年7月,由于刘畴西战略指挥出现轻敌情况,导致谭家桥战役失利。粟裕带领一小纵队在方志敏的掩护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实力。

谭家桥一战成为了粟裕一生最难忘的战斗之一,发誓要打回去,敌人的主要领导人是王耀武。粟裕在谭家桥战役中表现十分出色,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开始研究粟裕。谭家桥之战对粟裕影响非常大。

粟裕逝世前曾叮嘱后人,将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洒在孟良崮( );一部分撒在谭家桥战地。由此可见,谭家桥战役对粟裕的影响。

林彪是在最危险、最苦难的环境中摔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出来的。林彪在黄埔军校成绩一般,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人,凡是在作战中吃过的亏,都会记下来。

1907年12月5日,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就读于浚新学校,这是林育南和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现代学校,旨在启迪青年新思想。15岁,林彪转入武昌共进中学。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林彪在早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潮流中,多次领导学生运动。1926年,他通过了各项考核从黄埔军校顺利毕业,还不知未来方向。之后,林彪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为部队连长。井冈山时期,林彪向众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立下军功。

1929年1月,林彪跟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闽南地区挺进。同年3月,林彪担任第4军团第1纵队队长(即司令员)。年底临近新年时,林彪写信给毛主席祝贺,在信中提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灵机一动,创作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1930年,1933年,林彪先后担任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和红1军团军团长。长征开始,林彪的才能开始显现出来,他带领众将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长征中的一些经典战例,大部分都有林彪的影子。

在南昌起义时,林彪与粟裕职位不同,一个是连长,另一个还是班长;1932年,两人的职位仍然存在差别,一个是红军团长,一个是红军参谋。无论是从起点还是升职速度来看,林彪似乎都略胜一筹。那时的毛泽东也很看重林彪,安心地将大军团交到林彪手中,

多年后,林彪回忆革命之初的艰难,说道:“自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就数我和粟裕两人打得最好。”

粟裕与林彪身材极为相似,他们身为统领百万雄师的将军,并没有想象中身材魁梧,高大健壮。相反,他们两个武将反而有点像文官。相信很多人见到他们都会十分惊讶,看面相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简直不敢想象他们就是在解放战场上剿灭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名将。

林彪曾经饶有兴致,穿了一身缴获的日本军装,在部队里骑马散步。阎锡山的新兵一见日本军装慌了神,将林彪看成日寇给误伤了,林彪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经常头疼,大风、强光等都会让他头痛欲裂。

粟裕身经百战,负伤无数,其中有六次几乎要了他的命。有两次负伤有三块弹片在脑中,一直没有被取出来,因为手术风险非常大,没有人敢冒险。粟裕的头疼发作时,不能碰,不能摸。

粟裕头疼发作,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不能转得太快,可想而知有多难受,就连吃饭,碗和菜盘子都不能乱放,要在同一条直线上,要不然就会头痛欲裂。

他们两个因为头疼都差点耽误了毛主席的大事。1950年9月3日,抗美援朝迫在眉头,国难思良将,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和粟裕,急盼东北边防军统帅到岗。电报的另一边显示:“林彪和粟裕旧疾复发……恐怕来不了。”

林彪与粟裕堪称“卧龙”与“凤雏”,得其中一个,天下便可太平安稳,偏偏两个人都病了,这让毛主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两个一南一北,是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曾经横扫千军,都是毛主席看重的两名爱将。

在蒋介石眼中,林彪与粟裕就是头号劲敌。但是他却“爱而不得”,无计可施。蒋介石曾经说道:“粟裕‘诡计’多端,要想打败他难如登天;关外的林彪战斗力非比寻常,是‘战争魔鬼’。”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有这两名大将,自然可以睡得安稳;而蒋介石面对粟裕与林彪,头发愁白了不少。

林彪与粟裕他们都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喜欢下棋不喜欢跳舞,没有一点“儒将风度”;他们两人性子好静,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讲话。他们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竟然是看地图,经常在地图旁一站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林彪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道:“ 指挥员和参谋两人必须有一人是活地图,熟记地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读。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坐在地图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从大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地势、河流分布等方面,由大到小。最后再用红笔和蓝笔边记边画,河流、村庄、城镇等等。

有不少战士发现,林彪与粟裕看地图的神情十分相似,都是全神贯注,就像是一个母亲带出来的兄弟一样。他们对身外之物都不怎么感兴趣,不善交谈,性格内向。他们在军事上从来都是同气连枝,惺惺相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彪领命前往华北抗日前线,此时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师长。到达东北后,毛主席看出林彪与聂荣臻战术互补,可取长补短,命他们两人共同指挥抗日,他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捷报不断。

1937年9月25日, 历史 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林彪和聂荣臻领导的。在消息可靠的情况下,他们在平型关地区设下埋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在平型关地区耐心潜伏,日军走进火力范围后,我军群起攻之,一举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5师团21旅团1千多人。这次埋伏共破坏敌人 汽车 100多辆,马车200辆,缴获了各种枪支1000多支,还有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仗,在全国乃至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林彪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一代抗日大将。

战后,林彪总结平型关大捷的12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供全军参考。不久,林彪再次率领343旅从五台地区南下,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在广阳设下埋伏。日军进入埋伏区,林彪率部奋起出击,战士们不畏生死,带着家国仇恨英勇冲锋,取得了胜利。这次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物资。

不巧的是,林彪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从此林彪逐渐形成了怕水、怕光、怕风。起初,症状较为严重,被转送至延安治疗,遗憾地退出了抗日战场,留在大后方参加工作。

在抗日时期,林彪喜欢冲锋陷阵。那时候的粟裕在 皖南根据地 ,皖南离延安大本营相隔甚远,条件更为艰苦。

1938年3月18日,粟裕带领抗日游击总队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这一年,粟裕带领的部队一直没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战,一直在担任侦察、破坏敌人铁路的任务。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内部改变巨大,很多部队改编重组,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对苏中军民展开了报复式的“扫荡”。粟裕指挥部队全力反击,连续作战42个昼夜,双方交火130余次,处于上风,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

8月15日,战事不断,粟裕领导了持续8个月之久的要点争夺战,日军死伤800余人,伪军更多。“七保三仓”、“五保丰利”取得了胜利,为我军在后期建立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44年,粟裕率领部队发起春季攻势,将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从日军手中抢回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同年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军460人,伪军480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粟裕手里的兵不过只有数千人,与日军作战,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毛主席毫不吝啬向众人夸赞粟裕:“ 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没有读过军校,在军事方面却很有一套,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可以指挥百万大军。

1945年,粟裕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这一年我军发展迅速,新四军在粟裕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部队从原先的几千人,迅速扩张,已经有十几万人。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林彪与粟裕,林彪心有余而力不足,退出了抗日前线战场,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假如林彪没有出现意外情况,他在抗日战场上必定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带领众将士创造更为出彩的战绩。

粟裕在条件极苦的情况下,在南方地区稳扎稳打,发育起来了。他凭借出其不意的战术打赢了几场硬仗,让世人看到了他的军事能力。同时,他出色的战绩也得到了中央众多领导和毛主席的认可。这也是在日后的解放战场上,毛主席会把50万之师交到粟裕手里的原因。

抗战时期,粟裕的功劳胜于林彪,粟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粟裕出色的能力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逊色于林彪。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要么不是同一起点,要么没有在同一个战场。这次,他们同在解放战争,都有了指挥百万之师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名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林彪从抗日战争退下来后,一直在大后方工作。1945年9月,林彪接到命令,他被调往东北解放区,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与国民党开展斗争。

东北物产丰富,是军队的“后备粮仓”,这也是日寇侵华选择东北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战争必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东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毛主席派林彪去镇守,是对林彪的一种信任。

林彪也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他与 罗荣桓 共事,两人性格、军事作风互补,相得益彰。我军在东北不到三年,东北军由原先十几万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150万人的雄狮部队。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举步维艰,国民党百万军队,且拥有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支持,武器装备较为先进。反观我军,国际上少有国家帮助,部队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根据地大部分都是在农村,粮草紧缺。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林彪取得的胜利才能彰显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国民党派出“救火队长”杜聿明,他到底还是轻敌了,计划“ 先南后北 ”逐一击破我军,企图将我军赶至极寒之地自生自灭。

林彪看出杜聿明的战术,采用南北支援打法,先后打出了惊人的战绩,比如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林彪带领的部队表现十分出色。

原本我军与国民党军实力悬殊,经过林彪的几场胜仗后,很大程度瓦解了国民党军的力量,为后续的作战减少了阻力。1947年,敌人主动出击了几次,正在休养。林彪看准时机,带领部队选择此时主动出击。

林彪是一个非常稳妥的人,他主动出击的战役,必定是要有70%以上的几率可以胜利他才会出击。

林彪先后带领部下主动出击,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中,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三大攻势后,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直接扭转了敌我之间的优劣态势。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统筹战局,在强压之下,创造了“关门打狗”的打法。直接剿灭了敌军50余万人。林彪在平津战役中,歼灭敌军52万余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林彪带领百万雄师横扫东北,威名远播。东北解放后,他带领这支雄师一路南下,几乎打满了所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看粟裕在解放战场上的表现。粟裕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的光芒,安排粟裕去接手华野的工作。

1946年,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手里不过几万人,背后却有十几万的国民党军在背后围攻。粟裕沉着应战,常常出其不意,几次交手,敌人反而损失5.2万余人,消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一部分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

1947年,粟裕先后领导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多场战役,均取得了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至少7个军以上。解放军在华中地区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彪对粟裕刮目相看,称赞道:“ 粟裕打仗出其不意,敢于冒险,尽打神仙仗。换做我,连开战的决心都没有。

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场最大的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将会彻底影响国共两党的命运,蒋介石输不起,我们更输不得。那就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党中央郑重地交给粟裕来指挥。粟裕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理所当然地带领战士们取得了胜利。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毛泽东曾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说过:“我们中国,只要有500个像林彪这样的虎将,日本早就被我们赶出去了!”

毛主席这句评价流传至今,1947年12月,陈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放言:“我党要是能有百八十个像粟裕这样的人才,解放战争不费吹飞之力,甚至能将老蒋拿下。”

“五百个林彪”和“百八十个粟裕”传到毛主席耳中,主席笑道:“ 他们两个是互补的战将,林彪稳操胜券,粟裕出其不意,都是我党的良将!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功:1、帮助共产党创建了武装力量,建立了根据地;2、帮助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3、打胜了平型关等战斗,打击了日本人的气焰;4、帮助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5、发明了许多军事战术,使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大增;6、解放战争从北打到南,为共产党取得天下战功第一人;7、使中国军队的培训达到空前的水平;8、大力支持中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9、反对文革,在文革中稳定了军队,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并对全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过:为树立毛泽东的威信说了一些错话,导致文革的发生。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1.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分为两个阶段。其实他何必呢?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因为动人的美丽,张梅在军中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求,而这其中就包括林彪过大于功;
1:都说他是战争天才我不否认他能打战,但那是毛泽东给他的机会,原因他是井冈山嫡系,元帅里那个差了。
2:在他的反动下中国面临又一次的武装内战。
3:在那个时期使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就是这10年我们和日本乃至后来的亚洲4小龙有了明显的差距。
功是有的,可那么多的将军谁没功。

王大锤饰演瞿秋白!小鲜肉版《建国大业》正在逼近

万众期待的、献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预告片一出,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就凭这些人,感觉我军可能建不起来。
你们先来看演员表感受一下

有多违和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就像是吃了炫迈的革命老前辈李易峰

再来两张动图感受一下,反正我是看嗨了。

但严格来说呢,让这些小鲜肉去演革命前辈,也不是没有道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这些我们早已铭记在心,不过当年参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确实都还是那些有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比如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他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奉毛泽东之命到韶关寻找朱德部队,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当时他只有27岁,跟李易峰现在的年纪差不太多了。
就是长相差别有点大

话又话说回来,如今这个时代,娱乐为王,颜值即正义,像《建军大业》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走颜值路线也未尝不可(当然演技不要浮夸)。毕竟当年的革命先辈,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正如该片的监制所说,“我们将诠释意气风发的年轻革命先辈的任务,交给同样青春年华的青年演员来完成。”
《建军大业》这其实就是要拍青春励志片的节奏了。这也有过先例——《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以毛泽东等人为主角的校园青春偶像励志剧。
豆瓣评分8.4,相当不错了。

这部剧相信当年大家都是看得很起劲的,记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让当时的废柴们看得热血沸腾,顿时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画面大概是这样的,颜值基本都在线

就是有一点不好,谷智鑫演的少年毛泽东,当时怎么看都不习惯,毕竟这个形象跟我们印象中的伟人形象还是差得远。

当时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当年的毛泽东还真是长这个样子。下图是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到了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建军大业》中,刘烨演的毛泽东可谓是神还原。

朱亚文演的周恩来,也是神似。

可能跟你熟悉的那个周总理不太一样。但让我们来结合这张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照对比,是不是一模一样?

还有个神似的,可能你们都猜不到。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瞿秋白照片

然后,再看看白客饰演的瞿秋白,是不是很像?

当然了,两人只是面相相似,其他差得远。关于瞿秋白这个人,梁衡有篇《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得很透彻,大意就是说瞿秋白骨子里就是个文人,不适合从政。功过是非不好评说,但在建军这件事上,瞿秋白作为当时中央实际上的负责人,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的。
现实中的瞿秋白温文尔雅,一股书生气,但让白客这个逗比来演,就不忍直视。感觉看到他的脸就会脑补台词:“我叫瞿秋白,万万没想到,蒋介石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叛变革命了。”

下面问题也来了:蒋介石算不算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呢?
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蒋介石就是个瘦瘦的光头形象。不过客观来讲,每个人都年轻过,老年是光头,不代表他年轻时也没有头发。其实就算是蒋介石,也是有帅照的。比如下面这张,你们绝对不敢认。

后面这张也还算帅,但还是一眼能认出是蒋介石。

所以说,霍建华来演蒋介石,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不算浓眉,大眼还是有的,还原度还是有一半吧。

真正违和的是下面这些。
首当其冲就是他……

一眼就能认出是欧豪。但你知道他演的谁吗?说出来绝对要吓掉你的大牙——叶挺!
在南昌起义,叶挺的军队是主力,他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照片是这样,一看就是坚韧不拔的军人。

但欧豪这是什么鬼?

反正围观群众都看不过去……

感觉叶挺将军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与历史有严重反差的,还包括刘昊然饰演的粟裕。
真实的粟裕大将长这样……

刘昊然版的是这样,完全是两个人。

不过,巧合的是,刘昊然如今是20岁,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粟裕也是20岁,看来剧组挑演员还是用了心的,虽然形象对不上,但年纪是对上了的。当年的粟裕,还太年轻,参加南昌起义时只是在领导机关的警卫队当班长,还不是他真正闪光的时候。
巧合的是,林彪那年也只有20岁,当的连长。马天宇演的林彪,问题也是过于小鲜肉了。马天宇虽然抹了一脸灰,虽然已经31岁了,但怎么看还是觉得也就十多岁的样子。

看动图,表情还是比较坚毅,是个军人的样子。

但是呢,林彪这张脸,一贯是比较“怂”的。人们总说林彪“面相文弱”,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了,林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三角眼,就是看起来焉坏那种。而且他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歪歪的——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曾偶然雅兴,战后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遛马,被阎锡山的小兵蛋子当做日寇误伤,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
南昌起义里的林彪,也是有点“怂”。南昌起义时,陈赓是林彪的上级,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途中,遭到阻击,起义军伤亡惨重。林彪建议撤退,陈赓不准。林彪争辩说,人太少。陈赓大喝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林彪这才跳起来喊:“冲啊!”。
陈毅后来也回忆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三河坝失败后,林彪要求离开队伍,而且劝陈毅也离开队伍,陈毅没同意。后来林彪就真的开小差跑了,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这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他发现外面太乱,反而是队伍里比较安全。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看林彪这张照片,你会发现,如今的娱乐圈,还有个人跟他简直一模一样……
猜到是谁了吗?看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建军大业》请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小鲜肉,为什么不请赵又廷?!!

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_百度...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各有神通,在他们中,粟裕和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二人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粟裕被称为十大大将之首。他们在军事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不禁让后人产生疑问,二人谁更胜一筹呢?

这一话题成为了当今 历史 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确,粟裕与林彪在军事上一时瑜亮,打仗行军更是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外人醉心研究他们能力的高低,尽管他们生前是好友知己,曾经惺惺相惜,却并没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

那么,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 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

1946年年底,毛主席拿到了粟裕在苏中大捷的战报,粟裕赢得漂亮一战。毛主席将战报通报给各战区,让大家学习。在东北的林彪也拿到了粟裕将军的捷报,粟裕3万之兵与12万国民党军交战,敌人全副武装,手持美械装备。

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粟裕却能在这场战役中进退自如,七战七胜。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非常感兴趣,十分好奇粟裕是怎么做到的。他让参谋长刘亚楼去收集粟裕在苏中战役的资料。

林彪拿到资料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没有再出来。刘亚楼再进去时,林彪突然说了一句话:“ 粟裕打仗真有一手!他每次开战,要是我来做选择,我肯定都不敢下定决心去打。 ”粟裕的经典战,不仅令敌人震惊,也令行家林彪喝彩,对粟裕的赞赏之情无以言表。

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末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1918年,粟裕一家迁居会同县城,在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粟裕年少好学,在此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立志报国。

1926年11月,粟裕在朋友的引荐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他的革命之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年6月,粟裕通过党的考验,在朋友的介绍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人。8月1日,粟裕跟随起义军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接触到领导权,是一名警卫班长。我们从这里来看,粟裕与林彪的起点还是不一样的,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一名连长。二人在数以万计的起义大军中,互不认识。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周恩来和朱德附议。

1928年,粟裕跟随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发展革命根据地。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伺机而动,我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崭露头角,因在部队中屡立战功,相继升任为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位。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被调回军队,担任红四军参谋长。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和一些地方散军合编,重组为红军第十军团。

方志敏和刘畴西、邓小平是红军第十军团主要领导人,粟裕则为红十军团参谋长,并没有实际领导权。1934年7月,由于刘畴西战略指挥出现轻敌情况,导致谭家桥战役失利。粟裕带领一小纵队在方志敏的掩护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实力。

谭家桥一战成为了粟裕一生最难忘的战斗之一,发誓要打回去,敌人的主要领导人是王耀武。粟裕在谭家桥战役中表现十分出色,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开始研究粟裕。谭家桥之战对粟裕影响非常大。

粟裕逝世前曾叮嘱后人,将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洒在孟良崮( );一部分撒在谭家桥战地。由此可见,谭家桥战役对粟裕的影响。

林彪是在最危险、最苦难的环境中摔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出来的。林彪在黄埔军校成绩一般,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人,凡是在作战中吃过的亏,都会记下来。

1907年12月5日,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就读于浚新学校,这是林育南和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现代学校,旨在启迪青年新思想。15岁,林彪转入武昌共进中学。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林彪在早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潮流中,多次领导学生运动。1926年,他通过了各项考核从黄埔军校顺利毕业,还不知未来方向。之后,林彪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为部队连长。井冈山时期,林彪向众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立下军功。

1929年1月,林彪跟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闽南地区挺进。同年3月,林彪担任第4军团第1纵队队长(即司令员)。年底临近新年时,林彪写信给毛主席祝贺,在信中提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灵机一动,创作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1930年,1933年,林彪先后担任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和红1军团军团长。长征开始,林彪的才能开始显现出来,他带领众将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长征中的一些经典战例,大部分都有林彪的影子。

在南昌起义时,林彪与粟裕职位不同,一个是连长,另一个还是班长;1932年,两人的职位仍然存在差别,一个是红军团长,一个是红军参谋。无论是从起点还是升职速度来看,林彪似乎都略胜一筹。那时的毛泽东也很看重林彪,安心地将大军团交到林彪手中,

多年后,林彪回忆革命之初的艰难,说道:“自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就数我和粟裕两人打得最好。”

粟裕与林彪身材极为相似,他们身为统领百万雄师的将军,并没有想象中身材魁梧,高大健壮。相反,他们两个武将反而有点像文官。相信很多人见到他们都会十分惊讶,看面相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简直不敢想象他们就是在解放战场上剿灭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名将。

林彪曾经饶有兴致,穿了一身缴获的日本军装,在部队里骑马散步。阎锡山的新兵一见日本军装慌了神,将林彪看成日寇给误伤了,林彪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经常头疼,大风、强光等都会让他头痛欲裂。

粟裕身经百战,负伤无数,其中有六次几乎要了他的命。有两次负伤有三块弹片在脑中,一直没有被取出来,因为手术风险非常大,没有人敢冒险。粟裕的头疼发作时,不能碰,不能摸。

粟裕头疼发作,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不能转得太快,可想而知有多难受,就连吃饭,碗和菜盘子都不能乱放,要在同一条直线上,要不然就会头痛欲裂。

他们两个因为头疼都差点耽误了毛主席的大事。1950年9月3日,抗美援朝迫在眉头,国难思良将,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和粟裕,急盼东北边防军统帅到岗。电报的另一边显示:“林彪和粟裕旧疾复发……恐怕来不了。”

林彪与粟裕堪称“卧龙”与“凤雏”,得其中一个,天下便可太平安稳,偏偏两个人都病了,这让毛主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两个一南一北,是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曾经横扫千军,都是毛主席看重的两名爱将。

在蒋介石眼中,林彪与粟裕就是头号劲敌。但是他却“爱而不得”,无计可施。蒋介石曾经说道:“粟裕‘诡计’多端,要想打败他难如登天;关外的林彪战斗力非比寻常,是‘战争魔鬼’。”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有这两名大将,自然可以睡得安稳;而蒋介石面对粟裕与林彪,头发愁白了不少。

林彪与粟裕他们都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喜欢下棋不喜欢跳舞,没有一点“儒将风度”;他们两人性子好静,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讲话。他们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竟然是看地图,经常在地图旁一站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林彪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道:“ 指挥员和参谋两人必须有一人是活地图,熟记地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读。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坐在地图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从大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地势、河流分布等方面,由大到小。最后再用红笔和蓝笔边记边画,河流、村庄、城镇等等。

有不少战士发现,林彪与粟裕看地图的神情十分相似,都是全神贯注,就像是一个母亲带出来的兄弟一样。他们对身外之物都不怎么感兴趣,不善交谈,性格内向。他们在军事上从来都是同气连枝,惺惺相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彪领命前往华北抗日前线,此时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师长。到达东北后,毛主席看出林彪与聂荣臻战术互补,可取长补短,命他们两人共同指挥抗日,他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捷报不断。

1937年9月25日, 历史 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林彪和聂荣臻领导的。在消息可靠的情况下,他们在平型关地区设下埋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在平型关地区耐心潜伏,日军走进火力范围后,我军群起攻之,一举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5师团21旅团1千多人。这次埋伏共破坏敌人 汽车 100多辆,马车200辆,缴获了各种枪支1000多支,还有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仗,在全国乃至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林彪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一代抗日大将。

战后,林彪总结平型关大捷的12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供全军参考。不久,林彪再次率领343旅从五台地区南下,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在广阳设下埋伏。日军进入埋伏区,林彪率部奋起出击,战士们不畏生死,带着家国仇恨英勇冲锋,取得了胜利。这次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物资。

不巧的是,林彪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从此林彪逐渐形成了怕水、怕光、怕风。起初,症状较为严重,被转送至延安治疗,遗憾地退出了抗日战场,留在大后方参加工作。

在抗日时期,林彪喜欢冲锋陷阵。那时候的粟裕在 皖南根据地 ,皖南离延安大本营相隔甚远,条件更为艰苦。

1938年3月18日,粟裕带领抗日游击总队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这一年,粟裕带领的部队一直没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战,一直在担任侦察、破坏敌人铁路的任务。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内部改变巨大,很多部队改编重组,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对苏中军民展开了报复式的“扫荡”。粟裕指挥部队全力反击,连续作战42个昼夜,双方交火130余次,处于上风,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

8月15日,战事不断,粟裕领导了持续8个月之久的要点争夺战,日军死伤800余人,伪军更多。“七保三仓”、“五保丰利”取得了胜利,为我军在后期建立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44年,粟裕率领部队发起春季攻势,将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从日军手中抢回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同年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军460人,伪军480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粟裕手里的兵不过只有数千人,与日军作战,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毛主席毫不吝啬向众人夸赞粟裕:“ 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没有读过军校,在军事方面却很有一套,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可以指挥百万大军。

1945年,粟裕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这一年我军发展迅速,新四军在粟裕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部队从原先的几千人,迅速扩张,已经有十几万人。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林彪与粟裕,林彪心有余而力不足,退出了抗日前线战场,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假如林彪没有出现意外情况,他在抗日战场上必定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带领众将士创造更为出彩的战绩。

粟裕在条件极苦的情况下,在南方地区稳扎稳打,发育起来了。他凭借出其不意的战术打赢了几场硬仗,让世人看到了他的军事能力。同时,他出色的战绩也得到了中央众多领导和毛主席的认可。这也是在日后的解放战场上,毛主席会把50万之师交到粟裕手里的原因。

抗战时期,粟裕的功劳胜于林彪,粟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粟裕出色的能力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逊色于林彪。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要么不是同一起点,要么没有在同一个战场。这次,他们同在解放战争,都有了指挥百万之师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名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林彪从抗日战争退下来后,一直在大后方工作。1945年9月,林彪接到命令,他被调往东北解放区,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与国民党开展斗争。

东北物产丰富,是军队的“后备粮仓”,这也是日寇侵华选择东北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战争必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东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毛主席派林彪去镇守,是对林彪的一种信任。

林彪也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他与 罗荣桓 共事,两人性格、军事作风互补,相得益彰。我军在东北不到三年,东北军由原先十几万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150万人的雄狮部队。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举步维艰,国民党百万军队,且拥有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支持,武器装备较为先进。反观我军,国际上少有国家帮助,部队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根据地大部分都是在农村,粮草紧缺。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林彪取得的胜利才能彰显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国民党派出“救火队长”杜聿明,他到底还是轻敌了,计划“ 先南后北 ”逐一击破我军,企图将我军赶至极寒之地自生自灭。

林彪看出杜聿明的战术,采用南北支援打法,先后打出了惊人的战绩,比如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林彪带领的部队表现十分出色。

原本我军与国民党军实力悬殊,经过林彪的几场胜仗后,很大程度瓦解了国民党军的力量,为后续的作战减少了阻力。1947年,敌人主动出击了几次,正在休养。林彪看准时机,带领部队选择此时主动出击。

林彪是一个非常稳妥的人,他主动出击的战役,必定是要有70%以上的几率可以胜利他才会出击。

林彪先后带领部下主动出击,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中,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三大攻势后,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直接扭转了敌我之间的优劣态势。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统筹战局,在强压之下,创造了“关门打狗”的打法。直接剿灭了敌军50余万人。林彪在平津战役中,歼灭敌军52万余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林彪带领百万雄师横扫东北,威名远播。东北解放后,他带领这支雄师一路南下,几乎打满了所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看粟裕在解放战场上的表现。粟裕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的光芒,安排粟裕去接手华野的工作。

1946年,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手里不过几万人,背后却有十几万的国民党军在背后围攻。粟裕沉着应战,常常出其不意,几次交手,敌人反而损失5.2万余人,消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一部分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

1947年,粟裕先后领导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多场战役,均取得了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至少7个军以上。解放军在华中地区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彪对粟裕刮目相看,称赞道:“ 粟裕打仗出其不意,敢于冒险,尽打神仙仗。换做我,连开战的决心都没有。

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场最大的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将会彻底影响国共两党的命运,蒋介石输不起,我们更输不得。那就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党中央郑重地交给粟裕来指挥。粟裕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理所当然地带领战士们取得了胜利。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毛泽东曾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说过:“我们中国,只要有500个像林彪这样的虎将,日本早就被我们赶出去了!”

毛主席这句评价流传至今,1947年12月,陈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放言:“我党要是能有百八十个像粟裕这样的人才,解放战争不费吹飞之力,甚至能将老蒋拿下。”

“五百个林彪”和“百八十个粟裕”传到毛主席耳中,主席笑道:“ 他们两个是互补的战将,林彪稳操胜券,粟裕出其不意,都是我党的良将!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功:1、帮助共产党创建了武装力量,建立了根据地;2、帮助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3、打胜了平型关等战斗,打击了日本人的气焰;4、帮助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5、发明了许多军事战术,使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大增;6、解放战争从北打到南,为共产党取得天下战功第一人;7、使中国军队的培训达到空前的水平;8、大力支持中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9、反对文革,在文革中稳定了军队,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并对全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过:为树立毛泽东的威信说了一些错话,导致文革的发生。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1.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分为两个阶段。其实他何必呢?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找到了林彪拒绝率兵入朝的两大原因在这过大于功;
1:都说他是战争天才我不否认他能打战,但那是毛泽东给他的机会,原因他是井冈山嫡系,元帅里那个差了。
2:在他的反动下中国面临又一次的武装内战。
3:在那个时期使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就是这10年我们和日本乃至后来的亚洲4小龙有了明显的差距。
功是有的,可那么多的将军谁没功。

王大锤饰演瞿秋白!小鲜肉版《建国大业》正在逼近

万众期待的、献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预告片一出,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就凭这些人,感觉我军可能建不起来。
你们先来看演员表感受一下

有多违和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就像是吃了炫迈的革命老前辈李易峰

再来两张动图感受一下,反正我是看嗨了。

但严格来说呢,让这些小鲜肉去演革命前辈,也不是没有道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这些我们早已铭记在心,不过当年参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确实都还是那些有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比如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他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奉毛泽东之命到韶关寻找朱德部队,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当时他只有27岁,跟李易峰现在的年纪差不太多了。
就是长相差别有点大

话又话说回来,如今这个时代,娱乐为王,颜值即正义,像《建军大业》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走颜值路线也未尝不可(当然演技不要浮夸)。毕竟当年的革命先辈,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正如该片的监制所说,“我们将诠释意气风发的年轻革命先辈的任务,交给同样青春年华的青年演员来完成。”
《建军大业》这其实就是要拍青春励志片的节奏了。这也有过先例——《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以毛泽东等人为主角的校园青春偶像励志剧。
豆瓣评分8.4,相当不错了。

这部剧相信当年大家都是看得很起劲的,记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让当时的废柴们看得热血沸腾,顿时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画面大概是这样的,颜值基本都在线

就是有一点不好,谷智鑫演的少年毛泽东,当时怎么看都不习惯,毕竟这个形象跟我们印象中的伟人形象还是差得远。

当时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当年的毛泽东还真是长这个样子。下图是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到了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建军大业》中,刘烨演的毛泽东可谓是神还原。

朱亚文演的周恩来,也是神似。

可能跟你熟悉的那个周总理不太一样。但让我们来结合这张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照对比,是不是一模一样?

还有个神似的,可能你们都猜不到。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瞿秋白照片

然后,再看看白客饰演的瞿秋白,是不是很像?

当然了,两人只是面相相似,其他差得远。关于瞿秋白这个人,梁衡有篇《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得很透彻,大意就是说瞿秋白骨子里就是个文人,不适合从政。功过是非不好评说,但在建军这件事上,瞿秋白作为当时中央实际上的负责人,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的。
现实中的瞿秋白温文尔雅,一股书生气,但让白客这个逗比来演,就不忍直视。感觉看到他的脸就会脑补台词:“我叫瞿秋白,万万没想到,蒋介石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叛变革命了。”

下面问题也来了:蒋介石算不算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呢?
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蒋介石就是个瘦瘦的光头形象。不过客观来讲,每个人都年轻过,老年是光头,不代表他年轻时也没有头发。其实就算是蒋介石,也是有帅照的。比如下面这张,你们绝对不敢认。

后面这张也还算帅,但还是一眼能认出是蒋介石。

所以说,霍建华来演蒋介石,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不算浓眉,大眼还是有的,还原度还是有一半吧。

真正违和的是下面这些。
首当其冲就是他……

一眼就能认出是欧豪。但你知道他演的谁吗?说出来绝对要吓掉你的大牙——叶挺!
在南昌起义,叶挺的军队是主力,他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照片是这样,一看就是坚韧不拔的军人。

但欧豪这是什么鬼?

反正围观群众都看不过去……

感觉叶挺将军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与历史有严重反差的,还包括刘昊然饰演的粟裕。
真实的粟裕大将长这样……

刘昊然版的是这样,完全是两个人。

不过,巧合的是,刘昊然如今是20岁,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粟裕也是20岁,看来剧组挑演员还是用了心的,虽然形象对不上,但年纪是对上了的。当年的粟裕,还太年轻,参加南昌起义时只是在领导机关的警卫队当班长,还不是他真正闪光的时候。
巧合的是,林彪那年也只有20岁,当的连长。马天宇演的林彪,问题也是过于小鲜肉了。马天宇虽然抹了一脸灰,虽然已经31岁了,但怎么看还是觉得也就十多岁的样子。

看动图,表情还是比较坚毅,是个军人的样子。

但是呢,林彪这张脸,一贯是比较“怂”的。人们总说林彪“面相文弱”,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了,林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三角眼,就是看起来焉坏那种。而且他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歪歪的——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曾偶然雅兴,战后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遛马,被阎锡山的小兵蛋子当做日寇误伤,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
南昌起义里的林彪,也是有点“怂”。南昌起义时,陈赓是林彪的上级,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途中,遭到阻击,起义军伤亡惨重。林彪建议撤退,陈赓不准。林彪争辩说,人太少。陈赓大喝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林彪这才跳起来喊:“冲啊!”。
陈毅后来也回忆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三河坝失败后,林彪要求离开队伍,而且劝陈毅也离开队伍,陈毅没同意。后来林彪就真的开小差跑了,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这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他发现外面太乱,反而是队伍里比较安全。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看林彪这张照片,你会发现,如今的娱乐圈,还有个人跟他简直一模一样……
猜到是谁了吗?看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建军大业》请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小鲜肉,为什么不请赵又廷?!!

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_百度...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各有神通,在他们中,粟裕和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二人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粟裕被称为十大大将之首。他们在军事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不禁让后人产生疑问,二人谁更胜一筹呢?

这一话题成为了当今 历史 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确,粟裕与林彪在军事上一时瑜亮,打仗行军更是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外人醉心研究他们能力的高低,尽管他们生前是好友知己,曾经惺惺相惜,却并没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

那么,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 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

1946年年底,毛主席拿到了粟裕在苏中大捷的战报,粟裕赢得漂亮一战。毛主席将战报通报给各战区,让大家学习。在东北的林彪也拿到了粟裕将军的捷报,粟裕3万之兵与12万国民党军交战,敌人全副武装,手持美械装备。

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粟裕却能在这场战役中进退自如,七战七胜。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非常感兴趣,十分好奇粟裕是怎么做到的。他让参谋长刘亚楼去收集粟裕在苏中战役的资料。

林彪拿到资料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没有再出来。刘亚楼再进去时,林彪突然说了一句话:“ 粟裕打仗真有一手!他每次开战,要是我来做选择,我肯定都不敢下定决心去打。 ”粟裕的经典战,不仅令敌人震惊,也令行家林彪喝彩,对粟裕的赞赏之情无以言表。

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末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1918年,粟裕一家迁居会同县城,在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粟裕年少好学,在此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立志报国。

1926年11月,粟裕在朋友的引荐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他的革命之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年6月,粟裕通过党的考验,在朋友的介绍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人。8月1日,粟裕跟随起义军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接触到领导权,是一名警卫班长。我们从这里来看,粟裕与林彪的起点还是不一样的,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一名连长。二人在数以万计的起义大军中,互不认识。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周恩来和朱德附议。

1928年,粟裕跟随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发展革命根据地。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伺机而动,我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崭露头角,因在部队中屡立战功,相继升任为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位。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被调回军队,担任红四军参谋长。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和一些地方散军合编,重组为红军第十军团。

方志敏和刘畴西、邓小平是红军第十军团主要领导人,粟裕则为红十军团参谋长,并没有实际领导权。1934年7月,由于刘畴西战略指挥出现轻敌情况,导致谭家桥战役失利。粟裕带领一小纵队在方志敏的掩护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实力。

谭家桥一战成为了粟裕一生最难忘的战斗之一,发誓要打回去,敌人的主要领导人是王耀武。粟裕在谭家桥战役中表现十分出色,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开始研究粟裕。谭家桥之战对粟裕影响非常大。

粟裕逝世前曾叮嘱后人,将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洒在孟良崮( );一部分撒在谭家桥战地。由此可见,谭家桥战役对粟裕的影响。

林彪是在最危险、最苦难的环境中摔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出来的。林彪在黄埔军校成绩一般,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人,凡是在作战中吃过的亏,都会记下来。

1907年12月5日,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就读于浚新学校,这是林育南和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现代学校,旨在启迪青年新思想。15岁,林彪转入武昌共进中学。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林彪在早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潮流中,多次领导学生运动。1926年,他通过了各项考核从黄埔军校顺利毕业,还不知未来方向。之后,林彪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为部队连长。井冈山时期,林彪向众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立下军功。

1929年1月,林彪跟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闽南地区挺进。同年3月,林彪担任第4军团第1纵队队长(即司令员)。年底临近新年时,林彪写信给毛主席祝贺,在信中提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灵机一动,创作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1930年,1933年,林彪先后担任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和红1军团军团长。长征开始,林彪的才能开始显现出来,他带领众将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长征中的一些经典战例,大部分都有林彪的影子。

在南昌起义时,林彪与粟裕职位不同,一个是连长,另一个还是班长;1932年,两人的职位仍然存在差别,一个是红军团长,一个是红军参谋。无论是从起点还是升职速度来看,林彪似乎都略胜一筹。那时的毛泽东也很看重林彪,安心地将大军团交到林彪手中,

多年后,林彪回忆革命之初的艰难,说道:“自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就数我和粟裕两人打得最好。”

粟裕与林彪身材极为相似,他们身为统领百万雄师的将军,并没有想象中身材魁梧,高大健壮。相反,他们两个武将反而有点像文官。相信很多人见到他们都会十分惊讶,看面相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简直不敢想象他们就是在解放战场上剿灭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名将。

林彪曾经饶有兴致,穿了一身缴获的日本军装,在部队里骑马散步。阎锡山的新兵一见日本军装慌了神,将林彪看成日寇给误伤了,林彪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经常头疼,大风、强光等都会让他头痛欲裂。

粟裕身经百战,负伤无数,其中有六次几乎要了他的命。有两次负伤有三块弹片在脑中,一直没有被取出来,因为手术风险非常大,没有人敢冒险。粟裕的头疼发作时,不能碰,不能摸。

粟裕头疼发作,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不能转得太快,可想而知有多难受,就连吃饭,碗和菜盘子都不能乱放,要在同一条直线上,要不然就会头痛欲裂。

他们两个因为头疼都差点耽误了毛主席的大事。1950年9月3日,抗美援朝迫在眉头,国难思良将,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和粟裕,急盼东北边防军统帅到岗。电报的另一边显示:“林彪和粟裕旧疾复发……恐怕来不了。”

林彪与粟裕堪称“卧龙”与“凤雏”,得其中一个,天下便可太平安稳,偏偏两个人都病了,这让毛主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两个一南一北,是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曾经横扫千军,都是毛主席看重的两名爱将。

在蒋介石眼中,林彪与粟裕就是头号劲敌。但是他却“爱而不得”,无计可施。蒋介石曾经说道:“粟裕‘诡计’多端,要想打败他难如登天;关外的林彪战斗力非比寻常,是‘战争魔鬼’。”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有这两名大将,自然可以睡得安稳;而蒋介石面对粟裕与林彪,头发愁白了不少。

林彪与粟裕他们都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喜欢下棋不喜欢跳舞,没有一点“儒将风度”;他们两人性子好静,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讲话。他们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竟然是看地图,经常在地图旁一站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林彪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道:“ 指挥员和参谋两人必须有一人是活地图,熟记地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读。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坐在地图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从大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地势、河流分布等方面,由大到小。最后再用红笔和蓝笔边记边画,河流、村庄、城镇等等。

有不少战士发现,林彪与粟裕看地图的神情十分相似,都是全神贯注,就像是一个母亲带出来的兄弟一样。他们对身外之物都不怎么感兴趣,不善交谈,性格内向。他们在军事上从来都是同气连枝,惺惺相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彪领命前往华北抗日前线,此时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师长。到达东北后,毛主席看出林彪与聂荣臻战术互补,可取长补短,命他们两人共同指挥抗日,他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捷报不断。

1937年9月25日, 历史 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林彪和聂荣臻领导的。在消息可靠的情况下,他们在平型关地区设下埋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在平型关地区耐心潜伏,日军走进火力范围后,我军群起攻之,一举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5师团21旅团1千多人。这次埋伏共破坏敌人 汽车 100多辆,马车200辆,缴获了各种枪支1000多支,还有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仗,在全国乃至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林彪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一代抗日大将。

战后,林彪总结平型关大捷的12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供全军参考。不久,林彪再次率领343旅从五台地区南下,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在广阳设下埋伏。日军进入埋伏区,林彪率部奋起出击,战士们不畏生死,带着家国仇恨英勇冲锋,取得了胜利。这次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物资。

不巧的是,林彪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从此林彪逐渐形成了怕水、怕光、怕风。起初,症状较为严重,被转送至延安治疗,遗憾地退出了抗日战场,留在大后方参加工作。

在抗日时期,林彪喜欢冲锋陷阵。那时候的粟裕在 皖南根据地 ,皖南离延安大本营相隔甚远,条件更为艰苦。

1938年3月18日,粟裕带领抗日游击总队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这一年,粟裕带领的部队一直没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战,一直在担任侦察、破坏敌人铁路的任务。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内部改变巨大,很多部队改编重组,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对苏中军民展开了报复式的“扫荡”。粟裕指挥部队全力反击,连续作战42个昼夜,双方交火130余次,处于上风,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

8月15日,战事不断,粟裕领导了持续8个月之久的要点争夺战,日军死伤800余人,伪军更多。“七保三仓”、“五保丰利”取得了胜利,为我军在后期建立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44年,粟裕率领部队发起春季攻势,将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从日军手中抢回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同年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军460人,伪军480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粟裕手里的兵不过只有数千人,与日军作战,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毛主席毫不吝啬向众人夸赞粟裕:“ 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没有读过军校,在军事方面却很有一套,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可以指挥百万大军。

1945年,粟裕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这一年我军发展迅速,新四军在粟裕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部队从原先的几千人,迅速扩张,已经有十几万人。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林彪与粟裕,林彪心有余而力不足,退出了抗日前线战场,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假如林彪没有出现意外情况,他在抗日战场上必定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带领众将士创造更为出彩的战绩。

粟裕在条件极苦的情况下,在南方地区稳扎稳打,发育起来了。他凭借出其不意的战术打赢了几场硬仗,让世人看到了他的军事能力。同时,他出色的战绩也得到了中央众多领导和毛主席的认可。这也是在日后的解放战场上,毛主席会把50万之师交到粟裕手里的原因。

抗战时期,粟裕的功劳胜于林彪,粟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粟裕出色的能力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逊色于林彪。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要么不是同一起点,要么没有在同一个战场。这次,他们同在解放战争,都有了指挥百万之师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名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林彪从抗日战争退下来后,一直在大后方工作。1945年9月,林彪接到命令,他被调往东北解放区,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与国民党开展斗争。

东北物产丰富,是军队的“后备粮仓”,这也是日寇侵华选择东北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战争必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东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毛主席派林彪去镇守,是对林彪的一种信任。

林彪也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他与 罗荣桓 共事,两人性格、军事作风互补,相得益彰。我军在东北不到三年,东北军由原先十几万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150万人的雄狮部队。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举步维艰,国民党百万军队,且拥有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支持,武器装备较为先进。反观我军,国际上少有国家帮助,部队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根据地大部分都是在农村,粮草紧缺。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林彪取得的胜利才能彰显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国民党派出“救火队长”杜聿明,他到底还是轻敌了,计划“ 先南后北 ”逐一击破我军,企图将我军赶至极寒之地自生自灭。

林彪看出杜聿明的战术,采用南北支援打法,先后打出了惊人的战绩,比如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林彪带领的部队表现十分出色。

原本我军与国民党军实力悬殊,经过林彪的几场胜仗后,很大程度瓦解了国民党军的力量,为后续的作战减少了阻力。1947年,敌人主动出击了几次,正在休养。林彪看准时机,带领部队选择此时主动出击。

林彪是一个非常稳妥的人,他主动出击的战役,必定是要有70%以上的几率可以胜利他才会出击。

林彪先后带领部下主动出击,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中,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三大攻势后,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直接扭转了敌我之间的优劣态势。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统筹战局,在强压之下,创造了“关门打狗”的打法。直接剿灭了敌军50余万人。林彪在平津战役中,歼灭敌军52万余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林彪带领百万雄师横扫东北,威名远播。东北解放后,他带领这支雄师一路南下,几乎打满了所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看粟裕在解放战场上的表现。粟裕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的光芒,安排粟裕去接手华野的工作。

1946年,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手里不过几万人,背后却有十几万的国民党军在背后围攻。粟裕沉着应战,常常出其不意,几次交手,敌人反而损失5.2万余人,消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一部分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

1947年,粟裕先后领导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多场战役,均取得了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至少7个军以上。解放军在华中地区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彪对粟裕刮目相看,称赞道:“ 粟裕打仗出其不意,敢于冒险,尽打神仙仗。换做我,连开战的决心都没有。

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场最大的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将会彻底影响国共两党的命运,蒋介石输不起,我们更输不得。那就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党中央郑重地交给粟裕来指挥。粟裕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理所当然地带领战士们取得了胜利。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毛泽东曾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说过:“我们中国,只要有500个像林彪这样的虎将,日本早就被我们赶出去了!”

毛主席这句评价流传至今,1947年12月,陈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放言:“我党要是能有百八十个像粟裕这样的人才,解放战争不费吹飞之力,甚至能将老蒋拿下。”

“五百个林彪”和“百八十个粟裕”传到毛主席耳中,主席笑道:“ 他们两个是互补的战将,林彪稳操胜券,粟裕出其不意,都是我党的良将!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功:1、帮助共产党创建了武装力量,建立了根据地;2、帮助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3、打胜了平型关等战斗,打击了日本人的气焰;4、帮助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5、发明了许多军事战术,使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大增;6、解放战争从北打到南,为共产党取得天下战功第一人;7、使中国军队的培训达到空前的水平;8、大力支持中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9、反对文革,在文革中稳定了军队,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并对全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过:为树立毛泽东的威信说了一些错话,导致文革的发生。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1.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分为两个阶段。其实他何必呢?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林彪坠机张春桥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过大于功;
1:都说他是战争天才我不否认他能打战,但那是毛泽东给他的机会,原因他是井冈山嫡系,元帅里那个差了。
2:在他的反动下中国面临又一次的武装内战。
3:在那个时期使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就是这10年我们和日本乃至后来的亚洲4小龙有了明显的差距。
功是有的,可那么多的将军谁没功。

王大锤饰演瞿秋白!小鲜肉版《建国大业》正在逼近

万众期待的、献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预告片一出,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就凭这些人,感觉我军可能建不起来。
你们先来看演员表感受一下

有多违和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就像是吃了炫迈的革命老前辈李易峰

再来两张动图感受一下,反正我是看嗨了。

但严格来说呢,让这些小鲜肉去演革命前辈,也不是没有道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这些我们早已铭记在心,不过当年参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确实都还是那些有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比如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他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奉毛泽东之命到韶关寻找朱德部队,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当时他只有27岁,跟李易峰现在的年纪差不太多了。
就是长相差别有点大

话又话说回来,如今这个时代,娱乐为王,颜值即正义,像《建军大业》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走颜值路线也未尝不可(当然演技不要浮夸)。毕竟当年的革命先辈,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正如该片的监制所说,“我们将诠释意气风发的年轻革命先辈的任务,交给同样青春年华的青年演员来完成。”
《建军大业》这其实就是要拍青春励志片的节奏了。这也有过先例——《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以毛泽东等人为主角的校园青春偶像励志剧。
豆瓣评分8.4,相当不错了。

这部剧相信当年大家都是看得很起劲的,记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让当时的废柴们看得热血沸腾,顿时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画面大概是这样的,颜值基本都在线

就是有一点不好,谷智鑫演的少年毛泽东,当时怎么看都不习惯,毕竟这个形象跟我们印象中的伟人形象还是差得远。

当时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当年的毛泽东还真是长这个样子。下图是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到了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建军大业》中,刘烨演的毛泽东可谓是神还原。

朱亚文演的周恩来,也是神似。

可能跟你熟悉的那个周总理不太一样。但让我们来结合这张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照对比,是不是一模一样?

还有个神似的,可能你们都猜不到。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瞿秋白照片

然后,再看看白客饰演的瞿秋白,是不是很像?

当然了,两人只是面相相似,其他差得远。关于瞿秋白这个人,梁衡有篇《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得很透彻,大意就是说瞿秋白骨子里就是个文人,不适合从政。功过是非不好评说,但在建军这件事上,瞿秋白作为当时中央实际上的负责人,功劳绝对是不可磨灭的。
现实中的瞿秋白温文尔雅,一股书生气,但让白客这个逗比来演,就不忍直视。感觉看到他的脸就会脑补台词:“我叫瞿秋白,万万没想到,蒋介石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叛变革命了。”

下面问题也来了:蒋介石算不算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呢?
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蒋介石就是个瘦瘦的光头形象。不过客观来讲,每个人都年轻过,老年是光头,不代表他年轻时也没有头发。其实就算是蒋介石,也是有帅照的。比如下面这张,你们绝对不敢认。

后面这张也还算帅,但还是一眼能认出是蒋介石。

所以说,霍建华来演蒋介石,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不算浓眉,大眼还是有的,还原度还是有一半吧。

真正违和的是下面这些。
首当其冲就是他……

一眼就能认出是欧豪。但你知道他演的谁吗?说出来绝对要吓掉你的大牙——叶挺!
在南昌起义,叶挺的军队是主力,他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照片是这样,一看就是坚韧不拔的军人。

但欧豪这是什么鬼?

反正围观群众都看不过去……

感觉叶挺将军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与历史有严重反差的,还包括刘昊然饰演的粟裕。
真实的粟裕大将长这样……

刘昊然版的是这样,完全是两个人。

不过,巧合的是,刘昊然如今是20岁,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粟裕也是20岁,看来剧组挑演员还是用了心的,虽然形象对不上,但年纪是对上了的。当年的粟裕,还太年轻,参加南昌起义时只是在领导机关的警卫队当班长,还不是他真正闪光的时候。
巧合的是,林彪那年也只有20岁,当的连长。马天宇演的林彪,问题也是过于小鲜肉了。马天宇虽然抹了一脸灰,虽然已经31岁了,但怎么看还是觉得也就十多岁的样子。

看动图,表情还是比较坚毅,是个军人的样子。

但是呢,林彪这张脸,一贯是比较“怂”的。人们总说林彪“面相文弱”,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了,林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三角眼,就是看起来焉坏那种。而且他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歪歪的——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曾偶然雅兴,战后穿着缴获的日军军服遛马,被阎锡山的小兵蛋子当做日寇误伤,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
南昌起义里的林彪,也是有点“怂”。南昌起义时,陈赓是林彪的上级,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发途中,遭到阻击,起义军伤亡惨重。林彪建议撤退,陈赓不准。林彪争辩说,人太少。陈赓大喝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林彪这才跳起来喊:“冲啊!”。
陈毅后来也回忆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三河坝失败后,林彪要求离开队伍,而且劝陈毅也离开队伍,陈毅没同意。后来林彪就真的开小差跑了,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这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他发现外面太乱,反而是队伍里比较安全。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看林彪这张照片,你会发现,如今的娱乐圈,还有个人跟他简直一模一样……
猜到是谁了吗?看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建军大业》请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小鲜肉,为什么不请赵又廷?!!

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_百度...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各有神通,在他们中,粟裕和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二人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粟裕被称为十大大将之首。他们在军事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不禁让后人产生疑问,二人谁更胜一筹呢?

这一话题成为了当今 历史 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确,粟裕与林彪在军事上一时瑜亮,打仗行军更是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外人醉心研究他们能力的高低,尽管他们生前是好友知己,曾经惺惺相惜,却并没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

那么,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 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

1946年年底,毛主席拿到了粟裕在苏中大捷的战报,粟裕赢得漂亮一战。毛主席将战报通报给各战区,让大家学习。在东北的林彪也拿到了粟裕将军的捷报,粟裕3万之兵与12万国民党军交战,敌人全副武装,手持美械装备。

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粟裕却能在这场战役中进退自如,七战七胜。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非常感兴趣,十分好奇粟裕是怎么做到的。他让参谋长刘亚楼去收集粟裕在苏中战役的资料。

林彪拿到资料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没有再出来。刘亚楼再进去时,林彪突然说了一句话:“ 粟裕打仗真有一手!他每次开战,要是我来做选择,我肯定都不敢下定决心去打。 ”粟裕的经典战,不仅令敌人震惊,也令行家林彪喝彩,对粟裕的赞赏之情无以言表。

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末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1918年,粟裕一家迁居会同县城,在初级国民学校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粟裕年少好学,在此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立志报国。

1926年11月,粟裕在朋友的引荐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他的革命之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年6月,粟裕通过党的考验,在朋友的介绍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人。8月1日,粟裕跟随起义军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接触到领导权,是一名警卫班长。我们从这里来看,粟裕与林彪的起点还是不一样的,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一名连长。二人在数以万计的起义大军中,互不认识。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周恩来和朱德附议。

1928年,粟裕跟随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发展革命根据地。期间国民党反动派伺机而动,我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崭露头角,因在部队中屡立战功,相继升任为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位。1932年2月,粟裕从红军学校被调回军队,担任红四军参谋长。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和一些地方散军合编,重组为红军第十军团。

方志敏和刘畴西、邓小平是红军第十军团主要领导人,粟裕则为红十军团参谋长,并没有实际领导权。1934年7月,由于刘畴西战略指挥出现轻敌情况,导致谭家桥战役失利。粟裕带领一小纵队在方志敏的掩护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实力。

谭家桥一战成为了粟裕一生最难忘的战斗之一,发誓要打回去,敌人的主要领导人是王耀武。粟裕在谭家桥战役中表现十分出色,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开始研究粟裕。谭家桥之战对粟裕影响非常大。

粟裕逝世前曾叮嘱后人,将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一部分洒在孟良崮( );一部分撒在谭家桥战地。由此可见,谭家桥战役对粟裕的影响。

林彪是在最危险、最苦难的环境中摔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出来的。林彪在黄埔军校成绩一般,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人,凡是在作战中吃过的亏,都会记下来。

1907年12月5日,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就读于浚新学校,这是林育南和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现代学校,旨在启迪青年新思想。15岁,林彪转入武昌共进中学。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林彪在早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潮流中,多次领导学生运动。1926年,他通过了各项考核从黄埔军校顺利毕业,还不知未来方向。之后,林彪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为部队连长。井冈山时期,林彪向众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立下军功。

1929年1月,林彪跟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闽南地区挺进。同年3月,林彪担任第4军团第1纵队队长(即司令员)。年底临近新年时,林彪写信给毛主席祝贺,在信中提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灵机一动,创作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1930年,1933年,林彪先后担任红1军团第四军军长和红1军团军团长。长征开始,林彪的才能开始显现出来,他带领众将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长征中的一些经典战例,大部分都有林彪的影子。

在南昌起义时,林彪与粟裕职位不同,一个是连长,另一个还是班长;1932年,两人的职位仍然存在差别,一个是红军团长,一个是红军参谋。无论是从起点还是升职速度来看,林彪似乎都略胜一筹。那时的毛泽东也很看重林彪,安心地将大军团交到林彪手中,

多年后,林彪回忆革命之初的艰难,说道:“自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就数我和粟裕两人打得最好。”

粟裕与林彪身材极为相似,他们身为统领百万雄师的将军,并没有想象中身材魁梧,高大健壮。相反,他们两个武将反而有点像文官。相信很多人见到他们都会十分惊讶,看面相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简直不敢想象他们就是在解放战场上剿灭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名将。

林彪曾经饶有兴致,穿了一身缴获的日本军装,在部队里骑马散步。阎锡山的新兵一见日本军装慌了神,将林彪看成日寇给误伤了,林彪留下了一辈子的后遗症,经常头疼,大风、强光等都会让他头痛欲裂。

粟裕身经百战,负伤无数,其中有六次几乎要了他的命。有两次负伤有三块弹片在脑中,一直没有被取出来,因为手术风险非常大,没有人敢冒险。粟裕的头疼发作时,不能碰,不能摸。

粟裕头疼发作,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不能转得太快,可想而知有多难受,就连吃饭,碗和菜盘子都不能乱放,要在同一条直线上,要不然就会头痛欲裂。

他们两个因为头疼都差点耽误了毛主席的大事。1950年9月3日,抗美援朝迫在眉头,国难思良将,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和粟裕,急盼东北边防军统帅到岗。电报的另一边显示:“林彪和粟裕旧疾复发……恐怕来不了。”

林彪与粟裕堪称“卧龙”与“凤雏”,得其中一个,天下便可太平安稳,偏偏两个人都病了,这让毛主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两个一南一北,是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曾经横扫千军,都是毛主席看重的两名爱将。

在蒋介石眼中,林彪与粟裕就是头号劲敌。但是他却“爱而不得”,无计可施。蒋介石曾经说道:“粟裕‘诡计’多端,要想打败他难如登天;关外的林彪战斗力非比寻常,是‘战争魔鬼’。”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有这两名大将,自然可以睡得安稳;而蒋介石面对粟裕与林彪,头发愁白了不少。

林彪与粟裕他们都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不喜欢下棋不喜欢跳舞,没有一点“儒将风度”;他们两人性子好静,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讲话。他们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竟然是看地图,经常在地图旁一站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林彪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道:“ 指挥员和参谋两人必须有一人是活地图,熟记地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读。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坐在地图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从大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地势、河流分布等方面,由大到小。最后再用红笔和蓝笔边记边画,河流、村庄、城镇等等。

有不少战士发现,林彪与粟裕看地图的神情十分相似,都是全神贯注,就像是一个母亲带出来的兄弟一样。他们对身外之物都不怎么感兴趣,不善交谈,性格内向。他们在军事上从来都是同气连枝,惺惺相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彪领命前往华北抗日前线,此时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师长。到达东北后,毛主席看出林彪与聂荣臻战术互补,可取长补短,命他们两人共同指挥抗日,他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捷报不断。

1937年9月25日, 历史 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林彪和聂荣臻领导的。在消息可靠的情况下,他们在平型关地区设下埋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在平型关地区耐心潜伏,日军走进火力范围后,我军群起攻之,一举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5师团21旅团1千多人。这次埋伏共破坏敌人 汽车 100多辆,马车200辆,缴获了各种枪支1000多支,还有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仗,在全国乃至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林彪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一代抗日大将。

战后,林彪总结平型关大捷的12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供全军参考。不久,林彪再次率领343旅从五台地区南下,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在广阳设下埋伏。日军进入埋伏区,林彪率部奋起出击,战士们不畏生死,带着家国仇恨英勇冲锋,取得了胜利。这次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物资。

不巧的是,林彪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从此林彪逐渐形成了怕水、怕光、怕风。起初,症状较为严重,被转送至延安治疗,遗憾地退出了抗日战场,留在大后方参加工作。

在抗日时期,林彪喜欢冲锋陷阵。那时候的粟裕在 皖南根据地 ,皖南离延安大本营相隔甚远,条件更为艰苦。

1938年3月18日,粟裕带领抗日游击总队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这一年,粟裕带领的部队一直没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战,一直在担任侦察、破坏敌人铁路的任务。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内部改变巨大,很多部队改编重组,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对苏中军民展开了报复式的“扫荡”。粟裕指挥部队全力反击,连续作战42个昼夜,双方交火130余次,处于上风,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

8月15日,战事不断,粟裕领导了持续8个月之久的要点争夺战,日军死伤800余人,伪军更多。“七保三仓”、“五保丰利”取得了胜利,为我军在后期建立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44年,粟裕率领部队发起春季攻势,将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从日军手中抢回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同年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军460人,伪军480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粟裕手里的兵不过只有数千人,与日军作战,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毛主席毫不吝啬向众人夸赞粟裕:“ 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没有读过军校,在军事方面却很有一套,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可以指挥百万大军。

1945年,粟裕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这一年我军发展迅速,新四军在粟裕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部队从原先的几千人,迅速扩张,已经有十几万人。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林彪与粟裕,林彪心有余而力不足,退出了抗日前线战场,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假如林彪没有出现意外情况,他在抗日战场上必定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带领众将士创造更为出彩的战绩。

粟裕在条件极苦的情况下,在南方地区稳扎稳打,发育起来了。他凭借出其不意的战术打赢了几场硬仗,让世人看到了他的军事能力。同时,他出色的战绩也得到了中央众多领导和毛主席的认可。这也是在日后的解放战场上,毛主席会把50万之师交到粟裕手里的原因。

抗战时期,粟裕的功劳胜于林彪,粟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粟裕出色的能力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逊色于林彪。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要么不是同一起点,要么没有在同一个战场。这次,他们同在解放战争,都有了指挥百万之师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名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林彪从抗日战争退下来后,一直在大后方工作。1945年9月,林彪接到命令,他被调往东北解放区,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与国民党开展斗争。

东北物产丰富,是军队的“后备粮仓”,这也是日寇侵华选择东北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战争必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东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毛主席派林彪去镇守,是对林彪的一种信任。

林彪也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他与 罗荣桓 共事,两人性格、军事作风互补,相得益彰。我军在东北不到三年,东北军由原先十几万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150万人的雄狮部队。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举步维艰,国民党百万军队,且拥有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支持,武器装备较为先进。反观我军,国际上少有国家帮助,部队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根据地大部分都是在农村,粮草紧缺。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林彪取得的胜利才能彰显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国民党派出“救火队长”杜聿明,他到底还是轻敌了,计划“ 先南后北 ”逐一击破我军,企图将我军赶至极寒之地自生自灭。

林彪看出杜聿明的战术,采用南北支援打法,先后打出了惊人的战绩,比如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林彪带领的部队表现十分出色。

原本我军与国民党军实力悬殊,经过林彪的几场胜仗后,很大程度瓦解了国民党军的力量,为后续的作战减少了阻力。1947年,敌人主动出击了几次,正在休养。林彪看准时机,带领部队选择此时主动出击。

林彪是一个非常稳妥的人,他主动出击的战役,必定是要有70%以上的几率可以胜利他才会出击。

林彪先后带领部下主动出击,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中,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三大攻势后,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直接扭转了敌我之间的优劣态势。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统筹战局,在强压之下,创造了“关门打狗”的打法。直接剿灭了敌军50余万人。林彪在平津战役中,歼灭敌军52万余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林彪带领百万雄师横扫东北,威名远播。东北解放后,他带领这支雄师一路南下,几乎打满了所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看粟裕在解放战场上的表现。粟裕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毛主席看到了他的光芒,安排粟裕去接手华野的工作。

1946年,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手里不过几万人,背后却有十几万的国民党军在背后围攻。粟裕沉着应战,常常出其不意,几次交手,敌人反而损失5.2万余人,消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一部分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

1947年,粟裕先后领导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多场战役,均取得了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至少7个军以上。解放军在华中地区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彪对粟裕刮目相看,称赞道:“ 粟裕打仗出其不意,敢于冒险,尽打神仙仗。换做我,连开战的决心都没有。

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场最大的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将会彻底影响国共两党的命运,蒋介石输不起,我们更输不得。那就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党中央郑重地交给粟裕来指挥。粟裕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理所当然地带领战士们取得了胜利。

林彪与粟裕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毛泽东曾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说过:“我们中国,只要有500个像林彪这样的虎将,日本早就被我们赶出去了!”

毛主席这句评价流传至今,1947年12月,陈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放言:“我党要是能有百八十个像粟裕这样的人才,解放战争不费吹飞之力,甚至能将老蒋拿下。”

“五百个林彪”和“百八十个粟裕”传到毛主席耳中,主席笑道:“ 他们两个是互补的战将,林彪稳操胜券,粟裕出其不意,都是我党的良将!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功:1、帮助共产党创建了武装力量,建立了根据地;2、帮助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3、打胜了平型关等战斗,打击了日本人的气焰;4、帮助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5、发明了许多军事战术,使共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大增;6、解放战争从北打到南,为共产党取得天下战功第一人;7、使中国军队的培训达到空前的水平;8、大力支持中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9、反对文革,在文革中稳定了军队,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并对全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过:为树立毛泽东的威信说了一些错话,导致文革的发生。

林-彪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

1.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分为两个阶段。其实他何必呢?